师生随笔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师生随笔 > 正文

薛春燕:印 象 建 平

作者编辑:admin 点击次数:3162次

印 象 建 平

薛春燕
初闻上海建平中学,是缘于冯恩洪校长。以前曾在电视上,书本上看过冯校长的事迹,了解到他带领建平人致力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以“促进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合格+特长”、“规范+选择”为办学理念,主张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和谐发展,主张优质教育资源社会效益最大化。建平教育模式令世人瞩目,接近100%的学生考上大学,近90%的学生被重点大学录取,拔尖人才大批涌现。学校多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全国体育卫生先进集体、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上海市最具特色服务商标等。建平中学以其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模式、卓越的教育成绩,蜚誉海内外。冯校长本人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班主任、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优秀教师标兵、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播出了对冯恩洪的专访;人民日报曾六次以整版篇幅发表对他事迹的报道;中央电视台将他倡导的教育改革以电视连续剧形式搬上荧屏,23集电视剧《这里盛产金苹果》讲的就是建平人的故事。冯恩洪被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收录于《当代世界名人录》,冯恩洪还以中国校长的身份,被英国女王接见。所有这些信息,在我的头脑中汇集,得出的结论是:建平中学是大都市的名校,冯校长是令人崇敬的名人。当得知我们将去上海建平中学参观学习时,我非常激动,终于可以近距离的感受一下建平了!说不定还可以亲耳聆听大师教诲?同时,心里也不免有些疑虑,我想,这样一个大有名气的学校,这样一个大名鼎鼎的校长,会欢迎我们这群来自遥远北方的客人吗?能有幸见到冯先生吗?
学习考察的第一天,我们按约定的时间集体来到了校门口,还没进门,就看见一个温文而雅的老教师,笑容可掬地站在那里迎接我们,他精神饱满,服装得体,见我们到来,上前一步与吕校长热情握手表示欢迎,并把我们一行人请进校园,清晨的朝阳映在他的脸上,使得我一下子感受到了上海,建平,老教师代表的建平人,是那样的热情,他们是欢迎我们的,真诚的欢迎。
坐进会议室,我在等待接待者隆重请出校方的领导。会请来冯校长吗?这是我最期待的。我们全体刚刚坐定,吕校长就站起来给我们介绍,他对我们说,身边的这位学者,眼前的这位长者,迎接我们的,就是冯校长!我当时的感觉不能用惊喜,好象用震惊更合适。这就是大师!没有一点架子,那么平易,那么可亲,那么风趣,那么幽默。当我们热烈欢迎他讲话时,他笑着说“我可没你们吕校长会讲话,我只有一个口,他有两个口!”一句话一下子拉近了我们和他的距离。他没有上讲台,而是站在我们中间和我们交流,他说“教师教书,如果以书为本,学生不会喜欢,只有以学生为本学生才会喜欢。要给有差异的学生合适的教育,尊重发展才是硬道理。规范是为选择服务的,要砍总量,提质量”短短一习话,充分体现了冯校长“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理念。因事务繁忙,冯校长特地安排校长助理郑朝晖老师陪同我们参观学习,临走,还特地嘱咐郑老师,说,“他们也在搞走班教学,要把我们总结的十一个注意的问题全部讲给他们。”冯校长的言行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大师的大家风范。大家,是谦逊,是低调,是平和,是热情,是博学。
在校长助理郑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参观了建平的校园。在建平,一进校门,最耀眼的就是门口那个硕大的、金光闪闪的金苹果。金苹果是建平人心目中最崇高的象征,所以建平的最高奖是“金苹果奖”,用于奖励对学校做出贡献的师生。沿着校园的走廊、甬路漫步走来,感受建平浓郁的文化氛围。四月的春天,正是花开柳绿桃花的季节,看到这一切不是在公园,而是在建平。楼前屋后,路旁,花坛,到处盛开着鲜花,有高大的玉兰,灿烂的山茶,晚开的迎春和早开的桃花互相辉映,婀娜的柳树陪衬在一旁,整个校园看起来像花园一般。甬路旁,矗立着简洁的橱窗,公布着校长的办学思想和学校文化建设的主导思想以及近期主要活动的图文资料。走廊里,有孩子们自发组织活动的海报、倡议,有教师对孩子们的深情寄语,有班集体的宣言;教学楼的活动大厅里,悬挂着孩子们社团活动的作品;有摆设的像咖啡馆里那样的茶座;还有一架钢琴。这是供孩子们课余时间休闲、讨论的场所。此外,活动大厅还设有开放图书馆,书都是开架的,学生们可以随取随读,随读随放;在低年级的教学楼前,还安装有吊椅,孩子课间悠闲的在吊椅上荡来晃去。这样的校园环境,让我感受的是名校的大气。安静中的大气,从容中的大气,有序中的大气。
两个课时的入班听课,更近距离的感受了建平师生和他们的学习工作。建平实施的走班制,行政班与授课班是不一致的。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分科选择层次,所以你可以看见他们的班门口都挂着“数A班、英B班字样的牌,这就是走班上课的场所。我们听了高二C班的英语和高一B班的数学。课后与任课教师,备课组长进行了互动交流。在交流中,除了谈到了专业知识教学外,还谈到了学校的日常管理及教师的日常管理。虽然他们都是一线教师,但是对于学校的管理思想是吃的非常透的,他们把自己的全部荣辱与学校,与年级,与教研组,与备课组联系在一起,从来不强调个人的功劳。他们每个人的谈话,都让我感到,在建平,他们是主人,是自豪的;在教研组,他们是伙伴,是成长的;在备课组,他们是朋友,是合作的。没有人去计算自己的成绩排名,没有人去琢磨如何争取个人荣誉。成功都是同伴帮助取得的,荣誉都是集体的智慧,集体中的他人都是我的榜样。这就是我感受的建平人的大度。善合作的大度,易相处的大度,淡名利的大度,重感情的大度。
听课后的三场报告,让我们全面的了解了建平中学的日常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及教研组建设。首先是廖主任的关于差异教学具体实施方法的报告。报告细致,清晰,把整个差异教学从实施原因,到何时选择时机和对象以及的分层的定位目标,实施教学的详细过程,包括如何分班,分教师,配教师和分层教学的管理方法,毫无保留的都介绍了给我们。我想这些就应该是冯校长嘱咐的把分层走班教学总结的经验都讲给我们的内容吧。我感谢!感谢建平人的无私,感谢建平人的帮助!
主管德育的张主任重点给我们讲了建平的德育特色。他们的德育是“全员德育”,开展德育性活动课程。有学校层面的活动“如国庆通宵晚会、社团活动”等。也有年级层面的,如 “南京行”活动,军训等。给我印象最深的建平人的“国庆通宵”活动,这个活动作为建平的特色传统活动,感染着一届届建平学子。每年的国庆通宵晚会都是从九月三十日下午四点开始,一直到十月一日早晨六点结束。全体在校教师,无论年龄大小,都跟着通宵,已经毕业的校友也会被请来参加。晚会有各个班级组织的冷餐会,有班级和社团的优秀节目展示,每个教师都以备课组为单位表演节目。零点全校师生举行升旗仪式,升旗仪式结束后,由学生爱心基金委员会举行义拍活动,将师生员工自愿捐出的物品进行义拍,拍卖所得全部捐给爱心基金,用于救助身边特困学生。从学生自己制作的电视片里看建平人的一年又一年的国庆通宵嘉年华,看到了祖国的前进,看到了建平的成长。我感动,被建平人的智慧感动,被建平人的精神感动。
校长助理郑朝晖利用半天时间,给我们做了一场极为精彩的关于学校教研组建设的报告。听听郑老师的头衔,就知道他的报告有多么精彩了:建平中学校长助理,学校发展中心主任,特级语文教师,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他的报告,不紧不慢,娓娓道来,既讲了教研组的建设,也讲了教师在教研组的成长。既讲了同事间的团结协作,也讲了师生间的亲密融合。他说,如果没有建平中学的语文组,就没有今天的我,我是在语文组里成长进步的。他还举了个例子,一次考试,铃响后孩子们都着急的跑进教室参加考试,就在这时一个孩子跑到他身边,顺手塞给他一个空水瓶,说,“不好意思,帮我扔一下!”。他说此时他感到很开心,因为孩子没把他当领导,这么亲近他,信任他,像朋友似的。他还讲课改、师训、教研要三位一体,在管理中要遵循“人格发展理论”等,他的报告有教育理论,有管理理论,也有心理学理论。听下来让我感叹,感叹建平人的博学,感叹建平人的才华!


上海一行,收获颇多,建平给我印象不再是远在天边,高高在上,而是近在眼前,触手可及。冯校长带领他的建平人,在先进的、正确理念的指导下,坚定的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办学之路。回看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不也是如此吗?我们有开放办学的指导思想,我们有虚心学习,博采众长的态度;我们有海纳百川,全面开花的容量;我们有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如此精华的凝聚,展望,学校的发展必将走向广阔的新天地!
栏目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