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随笔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师生随笔 > 正文

王艳革:鹿泉参观学习感悟

作者编辑:admin 点击次数:2558次

鹿泉参观学习感悟

王艳革       
鹿泉实验初级中学共有42个教学班,每个班的班容量五十人左右。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文化引领,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学校提出的发展观是“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同行,教师与教师协作同进,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同步”三位一体。同时提出“教育学生就是培养我们自己的子弟”, “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在鹿泉实验初级中学,我听了两节生物课,并和初三化学教师进行了一些教学上的交流,从教学形式上看,主要的就是使用导学稿进行课堂教学工作,同时辅以课下指导。导学稿的教学模式本质在我看来应该是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体会学习的快乐,品尝克服困难后的骄傲,学会交流和表达。通过参观学习和自己的教学经验相结合有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第一,导学稿的使用
导学稿的使用究其根本就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一种学习模式。同一学科教师使用相同的导学稿,提前一天发到学生手里完成导学内容。这个教学模式的程序是: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本堂课的自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学生汇报自学结果——纠正、讨论、指导—讲解疑难问题—学生完成当堂训练—教师当堂批改作业。“先学”让学生在课前把课堂上想要讲的内容在课前先认真预习,认真完成前置作业,能在课前解决的问题课堂上就不再浪费时间讲解,课堂上只解决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所以课堂上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后教”,不是教师漫天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 “后教”环节是:教师通过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难点。
导学稿式的教学方式在我看来就是教师把读书、思考、探究的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
第二,对教师的要求
导学的方式从形式上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但起关键作用的仍然是教师,导学稿的内容编排,设计对老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学养深厚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营养”,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说,教师的综合素质高低影响乃至决定着学生的高度。一个文化背景单薄、知识结构单一的教师,视野不可能开阔,底气不可能很足,专业也不可能很强,又怎么可能开启和丰富学生创造的心智,怎么可能唤醒和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呢?做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从教育思想上,将灌输型”转化为“指导型”,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坦然面对新课改中的课堂和学生。
第三,有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导学稿式教学,怎么使用最有效?
2 导学稿式教学,最关键的是引导。怎样引导最有效?
3 是让“学生走向教师”还是让“教师走向学生”?
4 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的责任不在教知识,而在教学生学。


最后,用一句话做为感悟的结束语,也与同行们共勉:教育不是给学生背不动的书包,而是要给学生带得走的能力。
栏目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