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高中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东校区 > 教育科研高中 > 正文

历史新篇,校际共融——保定七中高中历史组开展新入职教师磨课研课活动

作者编辑:保定七中 点击次数:604次

      11月13日,在课程发展中心的指导下高中历史组开展新入职教师磨课研课活动。出席本次活动的有保定七中副校长白敏、课程发展中心副主任齐小健、高二年级主任王锦泽和高中历史组全体教师。本活动特邀石家庄历史教研员邢新宝老师、保定市历史教研员王娜老师、石家庄第十七中学优秀青年教师梁月老师参与。

      保定七中高二年级张泽老师和石家庄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每一颗新星的闪耀都预示着未来的无限可能。为了促进新入职教师的快速成长,提升教学质量,本学期,保定七中课程发展中心怀揣着助力新入职教师茁壮成长、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殷切期望,精心策划并悉心指导各教研组积极开展新入职教师磨课研课系列活动。每一位新教师都满怀着饱满的热情、秉持着严谨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次磨课研课中。他们专注教学,认真倾听,深刻反思,积极成长。

第十七中学梁月老师进行“同课异构”磨课活动。深入探究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和技巧、课堂管理的要点,加速教师专业成长。

      张泽老师从“多族共辉,交融汇聚”和“多国同耀,和平友好”两个方面展开授课。本节课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分组展示预习成果,由学生梳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梁月老师以“石窟艺术”作为主线,贯穿整课,视角独特,亮点颇多。在课堂上,梁老师由浅入深,设置层级性问题,善于引导学生,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深入挖掘教材,培养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提升专业素养的过程。

     校本平台作为我校教学资源的汇聚地,在本次磨课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资源共享作用。授课教师将课堂实录等过程性资料上传至平台,老师们纷纷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种资源共享的模式,不仅拓宽了教师们的教学思路,也使得磨课活动能够在汲取多元养分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凸显了校本平台在资源整合与传播方面的优势。

观摩领导和教师对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课,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

在公开课展示后,专家、领导及教研团队进行教学研讨。两位授课教师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进行说课。

       邢新宝老师开展座谈,提出教师应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关键点,确保磨课内容与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将磨课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明确目的、精心准备、注重过程、关注效果和培养习惯等方面不断努力和提升。

邢新宝,石家庄市历史教研员,河北师大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教育中心特聘研究员,教育部国培专家库成员,教育部国培计划教师培训标准研制项目(历史)核心成员,北京大学国培计划历史远程培训专家,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培训专家组成员,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历史专家组成员,河北省全员远程培训历史学科专家组组长,河北省历史学会教育分会副秘书长,在《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中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保定市教研员王娜老师提出针对性建议:通过磨课,新教师应努力理解并践行“因材施教”的理念,找到教材、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最佳契合点。新教师应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确保教学设计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需求。


王娜,保定市教科所高中历史教研员。先后获得年河北省优质课一等奖、保定市优质课一等奖、保定市历史学科教学成绩优胜奖、保定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连续多次在保定市高中历史研讨会中做示范讲座,为保定市高中青年骨干教师做培训示范课;先后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并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梁月,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历史教师,荣获2023年石家庄市桥西区评优课大赛一等奖,2023年桥西区政府嘉奖,2024年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微课大赛一等奖,2019年桥西区中高考命题研究大赛一等奖,2015年桥西区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在国家级期刊、省级著作及《桥西区教研》上均有论文发表。

      本次高中历史同课异构公开课圆满落幕,其意义非凡。跨市交流搭建起教育沟通桥梁,各地同仁汇聚,让我们博采众长、拓宽视野,为教学注入了新活力。此外,专家的悉心指导也为教师队伍注入朝气,助力青年教师成长,促进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建设。

      此次公开课通过多方面协同,全面促进历史学科改革深入发展,推动保定七中教育事业迈向新高度,续写辉煌篇章!


栏目导航
Baidu
map